找到相关内容550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

  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,其教义迅速为民众所接受,为文人所推崇,其佛理与中国文化互相吸收、融合,得以快速发展,尤其是禅宗的出现,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、文艺创作、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影响,使佛教最终和儒、道两家三足鼎立,并驾齐驱。佛家文化曾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,传统民间音乐五大类之一说唱音乐的确立就是以变文的产生为标志,而变文正是伴随着佛教教义在唐代的普及应运而生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45362223.html
  • 佛家名树—— 七叶树

    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  佛家名树—— 七叶树  七叶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,别名桫椤树、娑罗树、莎罗树、天师栗、猴板栗。据传说,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诞生,长大悟道后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佛经,于80岁高龄时在娑罗树林里涅磐。因此,七叶树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,在我国的很多古刹名寺如杭州灵隐寺、北京卧佛寺、大觉寺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1863766.html
  • 口头禅算佛家的哪一种禅

    口头禅算佛家的哪一种禅  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,禅宗以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”为宗旨,提倡直截了当的“顿悟”,甚至说:“道个佛字,拖泥带水;道个禅字,满面惭惶。”(《碧岩录》第一则)禅宗还认为“开口即错,用心即乖”,“等你开口,堪作何用!”禅宗的末流,好取现成的经语、公案、挂在口头上,作为谈助,被斥为“口头禅”。“口头禅”完全违背了禅宗“顿悟见性”的宗旨。后来,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2665579.html
  • 佛家逻辑通论(三)

    句义“等真理,可以证得至高的幸福”,正理派当然认为他们使用的五分论式中的因、喻、合,可以必然地导致宗和结,但我们却不可以据此而承认其五分论式为演绎推理。佛家古因明的代表人物世亲也说过“我立因三种相,是...梶山雄一教授的评论是恰当的。陈那“似乎”有了遍充概念,遍充理论的真正完成归功于法称。不正确评价陈那的逻辑思想,就难于理解佛家逻辑的进一步发展,就不能恰当评价法称对佛家逻辑的重大变革。  四、理查德教授论因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0938164.html
  • 厦门佛家的四个住修场所

    厦门佛家的四个住修场所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五老峰前,寺的前身是五代僧人清浩创建的泗洲院。北宋年间,僧人文翠改建,称无尽岩。明代永乐间由断臂和尚觉光改建为普照院。明代崇祯年间,泉州开元寺僧人明光移锡厦门,在当时名士阮文锡、叶名蕤ruí等支持下,募资扩建下普照寺,殿堂经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0556108.html
  • 佛家茶理的“禅茶一味”

    佛家茶理的“禅茶一味”   人们常说:“自古名山出好茶”。这指的是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。但是“自古高僧多品茶”这指的是人文背景。佛教寺院总是喜欢建在远离尘俗;风光秀丽的名山之中,两者相结合造就了佛教与茶的不解之缘。   茶与佛,因缘深长;自古就有“茶禅一味”的说法。有史以来,寺院僧家,禅多茗饮,有释门必有佛茶。佛茶作为一种物质精神,一种传统文化现象,它不但反映了佛教的禅宗,而且以佛茶的产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1871497.html
  • 捧出佛家人文主义宝藏!

    捧出佛家人文主义宝藏!  ---中华文化大启蒙书之二  人文主义原为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,是当代冲破教会束缚、摆脱神学统治而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,并为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武器。《大英...大师的人间佛教之倡议,至今听来犹如狮子吼。  佛教平等理性、以人为本等人文主义特质,与现代平等自由等价值观遥相呼应。相信佛家理性、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大乘的入世、普度与普世精神,对于疗治各种庸俗现实主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155220.html
  • 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

    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 第一节 前言:禅与诗相互交涉,诗与禅相互感通  诗与佛教的关系,大约从佛经汉译就已开始。佛经汉译,可信的证据是东汉桓帝时安息国人安世高译三十九部佛经,月支人支娄迦谶译...表现“出世情怀”为大家。兹分述如次:  一、以诗明禅:诗为禅客添花锦  佛家以偈颂传法,从东汉、魏晋、南北朝而至隋唐也有六百年的历史,这六百年间的偈颂,大体上只能说是言理说教的有韵之文,便于背诵而已,...

    蕭水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747965.html
  • 佛家逻辑通论(二)

    所有的异品也都有因。按照这样的因,是无法断定宗能成立的。声论师对佛家立“声是常”宗,以“所量性故”为因。量,思量,认识。所量,思量或认识对象。“常”是所立法,凡具有常性的事物,例如,虚空等,都是同品,凡...有异品无  这句因是说所有同品有因,所有异品没有因。例如佛家对声生论立“声是无常”宗,以“所作性故”为因。“无常”是所立法。凡具有无常性的事物,例如瓶等,都是同品,凡不具有无常性的事物,例如虚空,都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0838163.html
  • 佛家逻辑通论(四)

      第十章 印度佛家逻辑的最高成就  一、法称其人其书  法称,音译达玛吉,(约公元600—800年)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。西藏学者把他的学说与陈那学说并称为“陈那法称之学”、与“龙树提婆之学”、“无著世亲之学”等量齐观,合称为“六庄严”。法称为印土佛家显教殿军之大师。他把陈那开创的新因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。   法称是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人,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里。他自幼才智敏捷,年轻时便博通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1038165.html